球根花卉种球“卡脖子”问题如何破局?专家呼吁加速国产化进程
原创 柏斌 神州花木园林 2025年10月24日 07:32 云南
神州花木园林 记者柏斌报道 球根花卉种类多样、色彩丰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同时具有适应性强、种植容易、养护成本低等优点,即可广泛应用于花境、庭院、花坛、水景等场景配植,有又可作为盆栽花卉欣赏或切花瓶插。

▲董钦金和国外专家交流
然而,“我国球根花卉产业最大的痛点就是种球依赖进口。”四川省亿尚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董钦金,在日前召开的2025年第四届全国石蒜学术与产业研讨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
据董钦金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家庭园艺市场的蓬勃发展,球根花卉产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特别是石蒜、风雨兰、酢浆草等适应性强的球根花卉,在城乡园林绿化建设中,成为倍受青睐的先锋植植物。
然而,在看似繁华背后,却存在着一系列隐忧痛点。
董钦金说:目前国内球根花卉种球来源主要是依赖引进国外进口,其次利用中国原产的野生资源。而国外进口种球不仅价格昂贵,每年需要花费大量外汇,而且还普遍存在生长适应性问题和种球退化现象。“荷兰进口的朱顶红在国内批发价格都在30元以上。2023年,我国进口的郁金香、百合、风信子等球根花卉种球达2.76亿千克,进口额6878.5万美元,而2024年的种球进口额猛增至1.7286亿美元。”董钦金说。
更令董钦金担忧的是,过度依赖进口,还使我国球根花卉产业面临“卡脖子”风险。因为国际种球市场价格波动大,供应不稳定,一旦出现国际贸易摩擦等突发事件,国内球根花卉产业将受到严重冲击。他说:“荷兰郁金香种球因气候灾害减产,导致2024年对华供应量下降,单价上涨约15%。”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国拥有极为丰富的野生球根花卉资源,却未能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
据董钦金介绍,我国拥有60属405种球根花卉,约占全球13.5%,其中148种为特有品种,占我国球根花卉总种数的36.5%。这些本土资源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具备耐旱、耐寒、耐盐碱等优良特性,是非常宝贵的育种材料。目前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对于国内的野生球根类花卉资源应用较少。如绵枣儿、鹿葱等适应性强的球根花卉,完全可以在园林绿化中大面积推广,但目前应用很少。“我们对野生球根花卉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更缺乏商品化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即使是已广泛应用的石蒜、美人蕉、葱兰、大丽花等球根类花卉,也大多实行粗放型的栽培繁育,缺乏系统化的品种改良和产业化开发。因此,球根花卉种球国产化势在必行。”董钦金强调。
董钦金指出:球根花卉种球生产具有技术门槛高、投资大、周期长等特点,小企业和农户很难独立完成。目前国内种球产业化发展主要面临三大难题:
一是科研系统性不足。国内对球根花卉的应用研究较少,缺乏系统性。在种球复壮、病毒检测、花期调控等关键技术领域与国外差距明显。
二是生产规模小。国内专业从事种球生产的企业寥寥无几,缺乏规模化、标准化的种球生产基地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2024年我国球根花卉种球需求量约为32亿粒,其中进口种球占比72%(约23亿粒),国内自主供应占比28%(约9亿粒)。缺乏规模化、标准化的种球生产基地。
三是产业链不完善。从资源收集、品种选育到种球生产、销售推广,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各个环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面对产业困境,董钦金呼吁加快球根花卉种球国产化进程。他说:我国拥有如此丰富的野生资源,这是我们的优势。应该加强对野生球根花卉资源的收集、保存和评价工作,建立国家种质资源库。其次,要加大科研投入,培育自主品种。通过现代育种技术,将野生资源的优良性状导入栽培品种,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注重选育适应性强、抗病性好、观赏价值高的品种。再者,完善产业链,提高种球生产能力。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的种球生产基地,突破种球生产的技术瓶颈。此外,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种球质量检测体系,制定种球生产、储藏、运输等技术标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董钦金强调:在推动种球国产化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拓展球根花卉的产业价值链。他说:赏花经济是文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拉动了消费,还促进了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七里花乡园区通过发展赏花游,将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产值”,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董钦金说。
董钦金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挖掘赏花经济的潜力,推动“赏花+”业态的创新发展。将赏花与文化创意、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相结合,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价值。
新闻链接:董钦金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曾是西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返乡创业,成立四川省亿尚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历经10年在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九龙镇青松村打造的七里花乡球宿根花卉产业园,是四川省最大的球宿根花卉培育基地。目前,该产业园面积达3000亩,收集种植郁金香、洋水仙、朱顶红、风信子、大丽花、雪片莲、球根鸢尾、葡萄风信子等各类花卉1000余种(品种),其中仅百合就有1560余个品种(种),是亚洲最大的百合品种资源圃。
园区培育的球宿根花卉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国外市场。今年至今,仅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石蒜、百子莲、马蹄莲等种球就达300万个,生产各类切花200万枝。与此同时,不同品类的球宿根花卉,在不同季节激情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赏花拍照。今年截至目前,园区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5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