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的起源与演进之一——虚假的“牧羊童卡狄”
原创 鹿向山海 鹿向山海 2025年10月28日 14:45 海南
前言:俗话说,爱它,就要了解它的全部。作为咖啡深度爱好者,我喜欢从咖啡的起源开始探究,了解它的前世今生,不断增进对咖啡的认识,探寻属于自己品尝咖啡的方式,也可破除当今浮躁的咖啡迷思。想要系统了解咖啡,首推韩怀宗撰写的《世界咖啡学:变革、精品豆、烘焙技法与中国咖啡探秘》一书。
埃塞俄比亚牧羊童卡狄的故事
流传最广的咖啡起源故事,莫过于“牧羊童卡狄”传说,我在入坑咖啡之前也听说过这个故事,并信以为真,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相传公元6至8世纪,埃塞俄比亚一位名叫卡狄的牧羊童在山麓照料着一群山羊。某天清晨,他发现羊群异常兴奋,连平日病弱、行动迟缓的老羊都活蹦乱跳、飞奔乱舞,这一反常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
卡狄仔细观察羊群的动向,最终发现它们是因为食用了山坡上一种不知名植物的红果子。出于好奇,他摘下几颗红果子尝了尝,发现果子酸甜可口,不久后自己原本的倦意也完全消散,整个人身轻体畅。此后,卡狄每天都会跟着羊群一起吃这种红果子,甚至与羊群共舞嬉戏。
一天,附近清真寺的长老路过山麓,看到卡狄在羊群中手舞足蹈的模样,便上前询问缘由。卡狄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长老,长老半信半疑地摘了几颗红果子吞下,很快便感觉“老骨头”有了精神,元气倍增。当晚,长老在清真寺进行深夜祷告时,因困意来袭,默罕穆德(伊斯兰教先知)突然托梦给他,指示他用白天所见到的红果子煮水饮用,以保持清醒。长老照做后,果然精神焕发。
长老将红果子的醒脑奇效告知了寺内的僧侣们,此后,伊斯兰教徒们在夜间敬拜前都会饮用这种用红果子熬煮的热果汁,这种饮品被称为“咖瓦”(Qahwa,阿拉伯文意为“美酒”)。随着时间的推移,“咖瓦”的制作方式逐渐传播开来,成为咖啡饮品的前身。
故事的争议与考证
尽管“牧羊童卡狄”的故事被广泛视为咖啡起源的经典传说,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对其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首先,该故事的最早记录并非来自埃塞俄比亚或也门(咖啡的传统起源地),而是17世纪欧洲学者的作品——1671年罗马教授奈龙在其咖啡论述中首次提及,1715年法国旅行作家尚德拉侯克在畅销书《航向也门》中引用后,才逐渐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埃塞俄比亚本土的古老传说中,并未有关于卡狄的内容。
其次,故事中提到的“咖瓦”一词,最早出现于15世纪之后的文献,而公元6至8世纪时,人们尚未知晓咖啡的存在,更不可能有“咖瓦”这种饮品。此外,动物行为研究显示,山羊并不喜欢吃咖啡果子——它们更偏爱咀嚼也门的“咖特草”(qat,一种能令人兴奋的植物),而咖啡果中的种子(即咖啡豆)质地坚硬、味道苦涩,并非羊群的自然食物选择。
这些疑点表明,“牧羊童卡狄”的故事很可能是17至18世纪欧洲殖民扩张时期,为强化对咖啡文化的掌控而杜撰的。其目的可能是通过虚构一个“西方视角下的起源故事”,掩盖咖啡在埃塞俄比亚、也门等地区的本土发展历史。
其它咖啡起源故事
1.传说中,一只五彩缤纷的咖啡鸟,大嘴衔着咖啡种子从天堂飞到也门,咖啡开始飘香人间……
2.公元前10世纪的以色列所罗门国王是泡煮咖啡的始祖:史前的所罗门王造访一座小镇,发觉百姓染上不知名怪病,天使加百列现身,指点所罗门王取用也门烘焙好的咖啡豆,捣碎后加水泡煮饮用,即可治病。所罗门王照做,果然医好了镇民怪病,但此偏方并未流传下来,咖啡也被人遗忘了两千多年,直到公元16世纪才重现于也门……
3.非洲中部的麝香猫最先把咖啡种子带到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山区,也就是骁勇善战的盖拉族人(Galla 或 Oromo,是一个主要生活在非洲东部的民族,是咖啡早期种植与文化传播的重要参与者之一)的地盘,人们开始在那里栽培咖啡树,后来阿拉伯人又把咖啡种子带到也门栽种,小魔豆的秘密才广为世人知晓……
4.甚至更有学者指出,公元前9世纪希腊大诗人荷马时代已出现咖啡,由来是荷马作品中曾提到一种又黑又苦的饮料,可抑制瞌睡虫,据此认定荷马在创作《奥德赛》时就喝过咖啡,称得上咖啡之父……
从以上故事不难看出,咖啡起源的故事众说纷纭,但都未免太过简单,严重脱离现实世界事物发展实际,而且真实的咖啡发展历程确实不像神话故事那般轻松惬意、顺理成章,反而牵涉复杂的政治、宗教、经济和撰史者心态。正如16世纪阿拉伯咖啡史学家贾吉里的名言:“咖啡入口,真理豁然浮现。”让我们在品尝咖啡之余,逐步探求真理。